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59 期
2005年1月
荷、西以及明鄭統治時期的台灣美術綜覽
徐文琴
   中世紀以來到十七世紀,漢人、日本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相繼到台灣活動,並建立政權,台灣成為國際海權角逐的一個目標,被納入帝國殖民統治之中。除了原住民之外,最早到台灣活動的是中國人,但中國是一個內陸國家,對於孤懸海上的台灣並不注重,一直到清朝康熙時期才正式把台灣納入版圖。
台灣地區中以澎湖開發得最早。澎湖自從唐、宋以來就有漢人在該地居住,並由澎湖到台灣本島活動。元朝時候在澎湖設置了巡檢司來管理移居該地的漢人。明朝官方視台灣為化外之地,台灣居民為化外之民,並且施行海禁政策,限制人民出海。但是仍有不少的沿海居民,冒險出海貿易與捕漁,偷偷進入台灣,和土著貿易。明朝嘉靖以後,國際貿易的中途站由澎湖轉到台灣,有不少閩粵百姓移居台灣,賴經商及捕漁為生,並與原住民建立不錯的關係。
元明之際也有許多倭寇和日本商人到台灣活動,同時日本官方也派人到台灣勘視,但並沒有建立政權。繼漢人、日本人之後來台的有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十六世紀末年以來荷蘭人在海上的發展突飛猛進,占據爪哇島,並在該島建立東印度公司,做為與東南亞國家貿易的據點。明朝天啟四年(1624),荷蘭人佔領台灣南部的台南,以它做為東印度公司的分站,發展與中國及日本的貿易。西班牙人效法荷蘭人於天啟六年(1626)佔領台灣的北部,開發基隆以及淡水兩個港口,以利貿易的發展。1642年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逐出台灣,結束西班牙人在北台灣十六年的統治。
荷蘭人在台灣統治三十八年之後,於1662年被以反清復明為職志的鄭成功打敗退出台灣。鄭成功被明朝流亡南方的末代皇帝封為「國姓爺」,占領台灣之後以廈門為總都,台灣被歸屬為明朝之下的一個地方政權。鄭成功去世之後,他的繼承人鄭經棄守廈門,轉回經營台灣,自稱「東寧國王」,這是台灣歷史上首次出現漢人主導的獨立政權。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滿清政府派兵攻打台灣,鄭成功之孫鄭克塽投降,鄭氏王朝滅亡,結束對台灣二十一年的統治。清朝把台灣納入版圖,隸屬於福建省之下。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