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學刊資料

118 期
2020年11月
國美漾1988-2020:探究「國美系統」之形構、擴張與願景
趙欣怡
本文以國立臺灣美術館建築歷史發展及現正進行多項整修工程為研究對象,探討國美館空間變革緣由,並思考正在發展之「國美系統」與國美館任務轉變如何相互影響?以歷史文獻暨第一手設計圖稿資料為探究基礎,以歷史、空間、任務三個面向分析自1988年省美館晉升為國美館之建築空間設計演變軌跡,從城市綠帶節點定位大幅度擴展至建築空間本體多面向的穿透性,強化人文與自然融合。其次,為提升空間服務機能,建築物朝水平及垂直向度發展。垂直面向除2004年整復建工程完成「下凹庭園」,又於2007年起陸續向下衍生出「數位方舟」與「新典藏庫房」 。水平面向則是自2014年起進而往基地以外區域擴張建築量體,同時創造多樣性藝術平台與任務,包含「藝術銀行」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等。再者,為落實美術館的公共性與友善服務,自2019年起調整館舍空間功能,改善垂直動線並二度改變空間服務機能,試圖以地下層空間重新整合兒童美術教育展示及服務場域,並擴增高齡及特殊需求族群之友善設施。綜合上述三面向,可見國美館未來願景中強調觀眾服務提供跨年齡及跨族群多元需求,藝術展示類型包含單一與綜合媒材,典藏發展從傳統保存修護到數位虛擬跨領域應用等範疇。因此,「國美系統」如同「漾」多重詞義「長流」、「溢滿」、「波動」般,將持續肩負重建臺灣藝術史重任,在歷史橫流中持續向外擴展建築空間需求,進而與社會多元族群持續產生擾動與對話。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