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35 期
1997年1月
臺灣樸素藝術的特質及其發展省思
蘇振明
  一個現代民主國家的社會文化政策,應力求使「精緻藝術」與「通俗藝術」的發展,達成互動並存的「金字塔式結構」(見本文﹝表5﹞);如此,方能使該國家的藝術發展,達到全民化、本土化的永續性經營成長。
  「樸素藝術」俗稱「素人藝術」,是「通俗藝術」領域中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圖象。樸素藝術在國際藝壇的發展,近百年來已深受美術研究者與推廣單位的重視(見本文﹝表3﹞);然而,四十年來台灣樸素藝術的發展,卻只停留於傳奇性新聞報導與功利性商業炒作的層次,始終未能提升至美學的、創作意識的、全民美育的文化省思層面。
  基於上述理念,筆者透過本文所要探索的有下列幾個要點:一、闡述樸素藝術的定義與內涵。二、分析樸素藝術的特質。三、調查並分析台灣現代樸素藝術的發展概況。四、比較樸素藝術在海峽兩岸的發展差異。五、省思樸素藝術在台灣美術文化發展的意義。
  本論文的撰寫採取文獻探索、田野調查、比較分析等多元方式;配合本論文,筆者曾親自調查訪問台灣的樸素藝術工作者近六十位,並拍攝製作完成公視影片「樸素之美──台灣素人畫家群像」共十三集(民國七十九年於華視播出)。有興趣的讀者,可一併引為相關的研究資料。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