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45 期
1999年7月
于右任在中國書史上的文化價值──兼談中國書藝研究方法之開拓
姜一涵
  本文之主旨在於藉于右任書藝展的機會,對於這位「近代書聖」作一次形上的(美學)研究。既是「形上學」的,所以我所關心的、以至我所討論的就會涉及到中國書史發展中的一些大的關鍵性的問題。所以我在下文中粗略地討論了以下幾點:
  (一)中國書藝在現實社會中的文化價值問題:例如德、奧的音樂,法國、西班牙的現代繪畫,在今天仍是他們現實文化、當代歷史的主體。它不但是他們國民精神生活之所寄;甚至有相當數目的國民賴以為生,爭取外資。中國書法是否也能在現實文化中構成一種實體?充實或寄託多數國民的生活?我一直在思考這一個大問題。
  (二)中國書藝的發揚、轉型和絕續問題:人類文化似乎是循著一個文化生命律則自然發展的;然而,人類史卻又是英雄聖哲所創造的。在中國書畫史上,若沒有趙孟頫就沒有元末四家,明、清兩代的書畫史也是這個樣子;若沒有于右任,二十世紀的書史就會失去大部光彩。「江山代有才人出」,才人不出,文化便無光;宇宙雖不止因此而停滯,歷史將會顯得蒼白灰暗。於是右老書藝才愈值得我們尊重,中國書藝的轉型、再生,則愈值得我們關心。
  (三)「標準草書」的推廣,為什麼沒有成功?該諉過於「標準草書」的文化基因缺乏生命力?抑書藝界的後起者的無能無智?抑掌教育文化大計的人之忽視?又「標準草書」的本身是否能如右老自己所期許的「廣草書於天下,以利制作而新國運」?在右老書跡大綜展出之際,這問題更值得我們深切反省!
  (四)于右老書藝在國內發生了些什麼影響?對於鄰國日、韓、東南亞起了些什麼作用?在中國近代美術史上,龔賢、石濤、齊白石等都是通過日本學者把他們推上國際藝壇,而始為西方所重視;何以于右任的書藝卻不曾通過日本推上西方藝壇?而日本的前衛書道也曾試著向西方藝壇爭席,直到今天仍沒有成功。我常想,一種文化的發展,以至向外擴展,有時是有「理」可循的;有時也靠機緣、際遇。「東方現代書藝」是否能遇到適於生長的雨露土壤,而蔚然成長為一支東方特有的藝術?像空手道、氣功一樣,漸被西方承認,擠上「奧運」舞台,則是另一個問題。
  以上是本文的重點問題,本人卻沒有能力提出具體答案,這需要有識之士共同努力來解答。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