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54 期
2003年10月
日治時期的社會環境與美術設計發展
姚村雄
依據藝術社會學(Sociology of Art)理論,認為藝術作品的形成和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環境背景的發展與時代變化,皆會對藝術作品的表現造成影響;透過藝術作品的形式風格變化,亦能明顯地反映出形成該藝術之社會環境發展情形與時代特徵。在視覺藝術中的美術設計,由於具有明確地功能與目的,所以其與人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更是有著密切的關係,它不只與其服務的人群、社會彼此互動,更隨時會跟著大環境的時代脈動而發展。所以,透過美術設計作品之形式發展與風格表現,亦能瞭解當時人們的生活訊息,洞悉各時代之社會機制以及環境發展的情形。
日人的殖民統治,不僅影響了台灣美術設計的發展,更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影響以及外來文化的刺激,因而促使了特殊設計風貌的形成。台灣在日人的殖民經營下,除加速了現代化社會的推動,也促進了商業經濟的活絡,以及美術設計使用觀念的萌芽;此外,當時日本內地的美術設計形式、風格,亦大量跟隨殖民文化的輸入而移植於台灣,使台灣得以提早接觸、學習到當時外國流行的設計樣式。所以,日治期間的殖民政策發展、社會環境變化與文化思潮流行,皆可反映於當時的美術設計中;透過這些影響設計發展之背景因素整理,亦可初步窺探台灣早期美術設計的發展概況。
因而本文擬從藝術社會學角度,探討影響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之各種社會環境因素,以便能釐清此一特殊階段的台灣美術設計發展,以及在設計表現上之風格特色。也就是以文獻資料與相關設計作品的整理分析為主要方法,針對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實施、繪畫流行思潮、殖民政策發展,以及外來文化輸入、傳播等影響美術設計之背景因素,加以詳細地分析、考察其與美術設計發展之關係,以便於對此特殊階段的台灣早期美術有初步的瞭解,並建立台灣早期美術設計發展之歷史脈絡與基礎資料,以提供設計學術、教育與創作之運用與參考。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