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6 期
2006年10月
徐渭「無相」生命觀的美學意蘊
陳宣彤
徐渭(1521-1593)一生的活動時間,經歷明嘉靖、隆慶與萬曆三朝,可謂正值朝政衰微、社會動盪不安與商業逐漸趨盛的時代;佛道思想也同時在朝野之間流行,尤其禪宗主張心性自由的理念普受歡迎,文藝界形成一股以禪釋儒的風尚。徐渭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除了曾經習禪問道外,並且精讀《楞嚴經》與《金剛經》,深得其中精髓。因此若將目光投向他的繪畫作品、詳閱他的書畫題跋、書札等著述,我們會驚異地發現,徐渭的審美理念與藝術表現,籠罩著相當濃厚的禪觀思想,尤其是《金剛經》「無相」為相的精神境界和意涵,對他繪畫表現及美學思想影響至深。徐渭風格成熟的晚年作品,幾乎多以禪門「游戲三昧」、「實相無相」、「空有妙用」、「無虛無實」等理念,運作他的繪畫表現,而成就了眾受矚目的大寫意風格。
徐渭對審美理趣的思維與創作表現,從「無相」生命觀作為他美學的哲學基礎,確實是藝術史上前所未有、異於尋常的創想。可惜,徐渭並沒有將「無相」的審美理念作出完整的系統論述,有關「無相」思惟的美學意蘊,只是零散地出現在他的一些詩文、書札及晚年的繪畫風貌中。
「無相」為基型的美學特色與創作表現,就像禪者覺悟生命之境般,充滿自由自在的意趣及本性為真的美感理念。以「離相」認識為理想的審美觀照法,則超越一般的邏輯思惟;審美主體在「似不似」的自由形象中,呈顯「游心」的愉悅,但又不滯停其境,以「無住」之心享受著美的趣味。對徐渭而言,審美的旨趣與創作表現,應該如禪者體現「游戲三昧」境般靜動自如,「天然本色」之美是典型的藝術感染力,也是藝術的理想。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