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39 期
1998年1月
臺灣年畫藝術探究
陳樹升
  版畫是我國傳統藝術之一,它的起源很早;而木刻年畫是中國人最喜愛的一種民間造形藝術,它來自民間,與人們的生活和感情有著密切的關連。
  關於木刻年畫的產生,據沈存中<補筆談>載:「熙寧五年(1072),上令畫工摹擬吳道子鍾馗像鐫板,除夕遣內供俸官梁楷,就東西府給賜。」這可能是最早的雕版印刷。周密《前武陵舊事》卷三<歲晚節物篇>著錄較為詳細:「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新曆,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狻貌、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帖,旌勝之類,為市甚勝」。
  從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推想到木刻年畫至遲在宋代就已產生,主要的已不僅是「神荼」、「鬱壘」之類的神像,而是更多的神像。隨著時代的演變,除了具有宗教意味的門神一類之外,又增加了新年歡樂吉慶迎福和幽默有趣的各種年畫。而自宋元明後,木刻年畫普遍為民間採用,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廣義的所謂年畫,指的是新年「張貼」的所有繪畫,特別是指版畫而言;除裝飾畫外,包括各種神佛圖像,像五祀的神,各行業祖師爺如魯班,佛道以及民間信仰的財神、關公之類等等。狹義的年畫則專指欣賞性較濃的裝飾性繪畫而言,包括民俗戲曲圖畫或吉祥圖畫。這些年畫於買回後,往往在除夕當天一張一張地貼於適當場所,依貼的位置不同,而各有專名。
  臺灣與大陸的關係,遠從隋、唐時代即已開始。明末鄭成功開台以後,關係更形密切。由於臺灣居民大多從福建、廣東沿海一帶遷徙而來,文化形態、宗教和生活習俗處處承襲了大陸閩、粵地區的形式,所以臺灣的版畫也表現了濃厚的福建、廣東傳統色彩。
  隨著時代的演進及版畫技術的發展,臺灣年畫已由過去要求避邪、驅凶的心理及紙張粗糙、一年一換逐漸演變成生活環境的一種美化,且因印刷精美而被收藏起來,成為傳之久遠的藝術品。本文擬從臺灣傳統年畫的發展、木刻年畫式微及光復後現代年畫的發展概況作探討。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