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45 期
1999年7月
于右任先生的草書藝術
蔡行濤
  于氏草書風格概可以民國二十年為界,區分為前後二期。前期草書行筆縱逸,疏秀有致,深得晉人心法。運筆則常見其採側鋒筆勢,字與字間亦有以連筆相貫,精彩照射,超然出眾。後期因積極重整歷代草書,倡導標準草書,故其草書架構益加精密嚴整,而個字獨立原則以及代表符號的普遍運用,草字造型風格更為鮮明。後期運筆多採中鋒,圓潤清勁,點畫飛動,晚年心手調和,行筆結體愈見流暢精熟,屢多佳作。于氏草書所以雄俊高妙、意態縱橫,主要是在其創作中多能充分展現出敏銳的觀照、鮮活的造型以及磅礡的氣勢。因此不僅每能吸引觀賞者強烈關注的眼神,更常激發觀賞者內心深處的共鳴。
   康德有云:「藝術只有在我們意識到它是藝術,它並且通過自然的外表呈現出來,才能稱之為美。」(註3)因此,任何書法藝術的展現,除了來自書家本人單方面的創作意識之外,有時觀賞者個人的賞析能力也是重要的關鍵。假設觀賞者本身對於書法中的運筆、架構、墨韻、布白等相關課題缺乏認知,且對書家本人的思想背景、人格性向未曾瞭解,甚至對藝術的本質亦毫無所悉,如此即令是再好的書藝創作,亦難引起絲毫的共鳴與迴響。有關于氏之生平事蹟、思想人格,本文不擬多述。(註4)在此僅就其草書所展現的藝術特質試作析論,以就教於賢達先進。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