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75 期
2009年1月
從《虹霓》探索塩月桃甫對「文化」的追尋
陳咨仰
  在一些台灣美術史的專書中,塩月桃甫 經常被描寫成是一位相當傲慢、看不起台灣人的日本畫家。然而在接觸較多的塩月作品之後,對這樣的形容,顯然令人懷疑。從《虹霓》一畫作中,可以清楚感受到鹽月對原住民和台灣土地的熱情,我們相信沒有這種情感,是不可能畫出這樣令人動容的作品。
  在當時的台灣人之中,恐怕也少有比塩月更熱愛原住民和其文化之人。塩月是殖民者,是征服者,卻降服在被征服之地的美上。作為一位外來的征服者,他到底為何如此熱愛原住民?著實引人好奇。他的學生許武勇(1920年出生)對他,曾如此深刻的描述:
高校尋常科時,我是繪畫部學生委員,所以時常去先生的寓所。記得初入寓所,所看到的令人大吃一驚。因為從玄關到後門,滿滿陳列著原住民的衣服、衣飾、蕃刀、雕刻,以及台灣布袋戲偶。先生不斷稱讚原住民藝術的樸素、野性美。
平常日本人老師宿舍的起居間,都設置一、兩件日本藝術品誇示著;但鹽月寓所裡卻完全沒有日本趣味的東西,好像進入一家台灣民俗博物館。
本文將要從塩月在第10屆台展(1936年)的作品《虹霓》切入,並輔以塩月的文章,探討塩月對原住民的關懷,和對日本文化藝術的追尋;以釐清這位傳奇畫家對原住民文化和日本文化的複雜心情。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