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70 期
2007年10月
華人抽象繪畫發展大勢
蕭瓊瑞
  抽象繪畫,作為藝術上的一種風格和主張,可視為人類文明在廿世紀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人可以突破或超越物象的描繪、掌握和理解,回到純粹造形的點、線、面,及色彩、空間、質感等元素,生發或是出自直觀、情緒,或是源於理性、思維的創作表現,成就各式撼人心弦與視覺衝擊的傑出作品。
  西方藝術史認定的第一張抽象繪畫,是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創作於1910年的《花園》。從這幅作品的名稱和形式檢視,基本上康丁斯基仍是從物象的變形出發;物象的描摩,或許不是其繪畫的目的,但物象仍是其創作的「畫因」和起點。不過,在很快的時間裡頭,康丁斯基就已經發展出純粹來自畫面點線面構成的形式思維,且形成作品,也訴之文字論述,深刻影響當時代及爾後許多藝術家的創作。康丁斯基不是西方現代藝術形構抽象繪畫的唯一藝術家,而是整個時代演進的箭靶式人物。
  在華人世界中,接受抽象藝術的風格和思想,似乎是一種民族文化的潛在傾向;甚至某些論者還以中國上古的青銅紋飾,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抽象民族。不過,這種論述,基本上是將抽象的定義過度擴大,泛指一切「非具象寫實」的藝術表現;到底青銅器上的紋飾,還是一種帶有深刻象徵意義的民族造形,既非純粹形色的個人自由表現,也不是嚴謹定義下「抽象藝術」指涉的範疇。
  華人世界接受西方抽象藝術的衝擊,大抵可從中國大陸、台灣與海外三個區域來認識。其中以海外的部份,開始得最早;台灣的部份,時間稍後,但論述的層面最廣,畫家也最多。中國大陸則後來居上,許多畫家展現出相當廣泛、多元的大氣魄作品。本文論述將以布上油彩及壓克力顏料為主軸。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