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92 期
2013年4月
風格與風範:名家、名流、名士郎靜山在台灣
廖新田
  論及兩岸攝影史,郎靜山(1892-1995)無疑是重要的藝術家與風格的代表,特別是他的中國山水集錦攝影。然而,他於1949年移居到台灣後的藝術影響力不僅在攝影藝術層面,而是全面的藝術風範的形塑,在黨、政、軍、商、社會文化建立了屹立不搖的文藝形象,形成獨特的「郎靜山旋風」。「郎靜山」乃形成特有的符號意涵,代表了中國文化與藝術在台灣的正統性與正面的演繹與詮釋。國共分裂後來台的大陸藝術家之中,郎靜山可說是個典型,和張大千等人一樣,塑造了所謂的「大師」風範。這裡,大師與風範是一體兩面的意思:大師有其特殊風範,而風範則是大師的內涵與外延(或外顯)。以當今通行的概念而言,是文化資本的累積與擴散,最終將形成總體的藝術影響力。本文從「聯合知識庫」近千則報導中梳理、重建郎靜山在台灣全方位的文化活動網絡、藝術形象的經營以及面對批評時的論述態度。本文發現,郎靜山的藝術成就之評價不能僅僅觀察其作品的表現,而是必須觸及他的藝術生活的種種面向方能完整掌握;其次,他的和諧審美觀貫串了他的反共文藝活動、創作法則以及對應批評聲浪的態度。這裡,本文企圖擴展郎靜山的藝術成就到攝影之外的各種領域,也暗示著一種藝術研究的方向,或挑戰既有獨鍾藝術作品分析的理路:對於大陸來台藝術名家的藝術分析與研究,不能忽略「藝術風範」的因素對藝術本題的影響。進一步的,強調這種社會因素的研究理路,可能在兩岸「民國人物」研究時有方法論上的特殊觀察與意涵,有別於西方藝術的風格分析傳統。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