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96 期
2014年4月
「尋常」與「例外」:台灣美術史書寫架構的因素探討
廖新田
  藝術史的形成是複雜的,涉及了晚近學科發展(機構化)、美術知識的專業化、中產階級品味的需求(藝術民主化)、藝術操作代理人(藝術史家、策展人等)、市場價值與象徵價值、與國家文化認同的建構。這裡說明,任何藝術史在表面與內裡,都必會面臨各種書寫的問題與難題。事實上,任何美術史最終都必得接受後設思考的挑戰,這不僅僅是界定上的必要,而是來自主體性意識的啟動、或對主流藝術宰制的呼應、挑戰等等更深刻的內在需求。大體上,美術史首先意圖在尋找藝術的典範,不論是傳統的風格或晚近新的形式。美術史的持續書寫或改寫,其方向與內容則深深受到史觀、美學、架構、方法、理論等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原先的典範因此可能變遷或轉型,這其中又關涉資料的考掘、世代的變遷、藝術思想與價值的轉換等。臺灣美術史的書寫,必然要面對「什麼是台灣美術史」的根本提問。美術典範的選擇事實上包含著一種納入與排除的機制運作:納入「正常」的部分、排除「不正常」的部分。但是,如何納入與排除、何謂正常與不正常,往往難以判斷與察覺。某種「尋常」與「例外」的辯證機制如何運作其內,如何形塑著台灣美術史的書寫,本文將藉著一些案例探討這個潛藏的、隱微的運作。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