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76 期
2009年4月
毒草或香花 ── 日本畫在台灣、大陸的正名與宿命
高永隆
「日本畫是不是中國畫」,「日本畫與中國畫的關係」,當這些討論仍在進行時,日本畫早已傳入二岸,在台灣、大陸快速發展,相當程度的涉入了中國畫的領域。
由於近代中國、日本二國複雜的歷史情仇。使得中國人難以客觀理性的視野看待日本畫,在日本畫與中國畫之間的討論失去了焦點,如何擺脫這種外界干擾,成了日本畫在二岸存在的首要事項。
「名不正,則言不順」,在名正言順的傳統思維下,日本畫在二岸展開一連串的正名運動,台灣的正名運動從五年代起,八年代達到一波高潮,大陸則最早發生在民國初年,直到改革開放後九年代又再興起,二岸的正名運動在時間上雖有落差,但在動機目的、理論論述,却大為相似。
但經歷了近半世紀的正名運動,日本畫與中國畫的爭議仍餘波未平。近年來,日本畫在台灣隨著鄉土運動風潮與政治的解嚴,再度為人注意,並正式走入美術學院傳授,引起一股學習熱潮。大陸在改革開放後,工筆重彩的繪畫風格,因應了時代多彩的要求而興起,與中國重彩畫接近的日本畫,乃順勢傳入中國而流行。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日本畫在二岸,從被壓抑排斥到接受,甚至學習發展,過程始終充滿爭議與矛盾。日本畫在二岸有無存在發展價值?日本畫涉入中國畫本體,是好或壞?正名運動正是這些矛盾爭議過程的起點與終點。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