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93 期
2013年7月
組織與展示:兩岸公立美術館展覽工作比較研究初探(1980年代迄今)
張正霖
  本文之研究動機來自兩個主要層面,一是源自對於華人社會美術館歷史的關注,尤其是兩岸自進入「後解嚴」及「後社會主義」時期後美術館事業的發展。另一動機,則是對當代博物館研究取向的思辨,本研究試圖以現實中美術館制度和運作為對象範疇,將新博物館之理論詮釋取徑與實證研究結合,以資產生更具厚度之博物館學知識。
  考量不同美術館的代表性、歷史意義及其影響力程度,作為一初探性的研究,本文乃選擇六座主要美術館為對象,分別為:我國之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以及高雄市立美術館;中國大陸之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以及廣東美術館,期能於探討上更形聚焦。透過文獻與資料分析,發現自1980年代迄今,兩岸主要美術館之展覽工作模式與組織定位已相對穩定、涵蓋媒材日益多元,展覽規模、類型、數量日趨成型。就內涵脈絡上,亦分別依據自身的歷史脈絡和發展需求,企圖在展覽工作中兼容本土、本區域及國際的藝術脈動,不斷納入外部的藝術及策展人力資源。近期來,公務策展人的雛型亦漸漸出現,後勢值得我們關注。綜觀之,在華人社會的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地,美術館的主體意識確實呈現程度不同的成長趨勢,由草創時期展示主導的策略,逐步走向將展覽、研究、典藏、公共教育結合的多元階段,其於文化場域內呈現出之主體性及自律性亦更形突顯,構成新的實務運作需求。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