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期數 :
78 期
出版年月 :
2009年10月
篇名標題 :
張洹行為藝術的時代意涵及美學觀點研究
作者 :
廖天聰
摘要 :
近年來躍居國際上重要的長期展、雙年展、文件展的具鮮明特色的藝術家,其人其作令人目不暇給,這些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其文化背景、歷史傳統都迥然不同,為了在雙年展、文件展這樣的舞臺能向全球展現自己的力作,並且能呼應全球化的風潮,無所不用其極的創新求變,然而一窩蜂的全球化,或過分保守拘泥的本土化,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表現,真的是兩個極端的方向,還是可以互補的兩面?
本文研究探討重點一是這些國際性的藝術展演場所,對當代的藝術家而言,其藝術場域的意義及功能為何?研究探討重點二,以出身中國北京東村最具代表性的行為藝術家張洹的作品為例,他的作品內涵兼容中西文化,在這些當代藝術的國際性的展演場所裏,張洹為了兼顧全球化及本土化的創作方向,並能掌握多元文化的脈動,他的藝術思想、作品展演提供了我們那些創作本質會面對的問題,這包括了全球化的腳步中,他從作品裏如何定位自已,還有他的創作美學的觀點為何?從張洹《12平方公尺》、《65公斤》或《我的美國》這幾件代表作展演過程中,他如何將中國文化、文學、歷史傳統中豐富的意象、象徵、寓言靈活運用到作品的內涵表現上,我們不難了解以上探討問題的答案。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