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9 期
2007年7月
瓦薩利與沃夫林──藝術史中的再現論述與知識權力結構關係之探討
陳秀文
佛羅倫斯藝術家兼藝術史家瓦薩利(Giorgio Vasari, 1511-1574)因受梅迪奇公爵(Grand Duke Cosimo I de’ Medici, 1519-1574)請託,集結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傳記而成之巨著《藝術家的生活》(The 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奠定了最早的藝術史寫作體例,被後世譽為「藝術史之父」。瑞士藝術史家沃夫林(Heinrich Wölfflin, 1864-1945)在《藝術史的原則》(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1915)中根據文藝復興盛期到巴洛克的風格演化分離出五組對立的元素,並用以分析不同的藝術形式,對藝術史的科學研究貢獻卓著。瓦薩利與沃夫林對藝術批評史的重要性從此可見一斑。不過儘管如此,我們也不應該忽略其論述本身藉著藝術史觀與文明發展的聯繫成為一種意識型態的宰制工具,因而是意識型態機器的重要環節之事實。這篇研究除了從本體論、認識論與目的論的方向循序釐清他們各自的再現觀點,以及對藝術史書寫發揮的影響力,更關切的毋寧是深植其中的批評意識與權力結構的共生關係。唯有清楚了解在這一段建立自我的文化認同標準過程中,自我與他者的差異性是透過何種方式被建構起來,乃至於又如何影響到其批評標準之建立,才談得上藝術批評的自主性發展。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