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4 期
2006年4月
側看台灣當代藝術的可能情境
陳英偉
那天,在許多大學生出沒的台中繁華市集中,我攔住了一群穿著亮麗的女學生,問她們:「請問哪裡可以看到莫迪里亞尼的東西﹖」答曰:「好像沒聽過哦!是哪種化妝品的新品牌嗎﹖還是哪種衣服或包包的進口名牌﹖」其中一位好心的美女,馬上撥了手機問了五、六位同學。答案都是:「我們都沒聽過,也沒買過耶,我們大學附近好像也沒這個品牌的店哦!不過我可以告訴你LV的旗艦店在那裡。」事隔幾日,我又在台北士林,找了一群正在加油站打工的男學生,請問他們:「您們有沒有看過這附近哪裡有公共藝術﹖」答曰:「公共浴室﹖你要上廁所可以到後面的公共廁所,但沒有公共浴室哦!」我說:「我不是要上廁所,我想在這附近找公共藝術拍照。」只見一群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睜大眼說:「要洗溫泉可以上陽明山呀!但是在公共浴室拍照是會被揍的!」真是感謝他們的善意提醒。筆者自認為對於藝術是有些狂熱,但是對於在浴室拍照這檔事,卻是從未想過。而且,我也自認為我的發音還不至於到台灣國語的境地,但是,公共「藝術」,顯然比不上公共「浴室」來得有親和力和被理解力。而莫迪里亞尼的名氣,也抵不過路易.威登(LV)和阿曼尼(Giorsio Armani) ,這也顯然是天經地義的事,無可懷疑。
台灣當代藝術的名詞背後,到底存在著哪些真材好料﹖台灣現今,到底還有多少英雄好漢真正在執行「台灣當代藝術」﹖有多少人仍然以藝術為名,但卻是三餐不繼﹖或是每日以前衛大師自忖,卻是到處投標遞案﹖何以如此﹖想必當今圈內許多年逾不惑之年的朋友們,都會懷念十五、六年前的甜蜜往事,而這個懷念,也恐將成為「永遠的懷念」。因為藝術家以藝術為名,即可日進斗金;或以畫作換別墅;或以畫作換名車的日子,可能將永遠不再了!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