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期數 :
14 期
出版年月 :
1991年10月
篇名標題 :
優游於米羅的雕塑迷宮──為「米羅的夢幻世界」展寫米羅
作者 :
謝佩霓
摘要 :
米羅(JOAN MIR'o 1893-1983)與畢卡索、達利二人並稱西班牙廿世紀藝術三大國寶級大師,經歷近代藝術各種澎湃競出的潮流,却能傲視藝壇,藝冠群倫。米羅參與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的發展,集大成的將梵谷的唯心表現手法、塞尚的造形理念、馬蒂斯華麗的裝飾色彩及畢卡索的幾何理論,含英咀華的融溶而成其個人風格獨具的早期米羅風。
自浪漫主義消褪之後,巴黎擺脫倫敦的威脅,再執近代西方藝術的牛耳。尤以印象主義橫掃歐陸之後,巴黎,不僅是「風尚」(Vogue)的代名詞,更是所有藝術工作者心之所嚮,不惜離鄉背井來此尋夢、逐夢、圓夢。米羅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帶著年輕的夢來到巴黎,却在此遭遇到一生中最慘淡潦倒的時光。野獸派、立體派生氣勃勃的運動,在戰後的斷垣殘壁中銷聲匿跡。在普遍沉靡低調的戰後氣氛中,達達主義方興未艾。置身其中的米羅。於是逐漸在創作中揉入詩歌文學和自然主義。巴黎時期前期的米羅,以「農莊」(THE FARM 1921-22)一作為該時期劃下了璀璨的句點。
文字全文瀏覽 :
瀏覽
原刊頁面瀏覽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