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1 期
2005年7月
設計中的漢字編排發展與其表現
曾啟雄
視覺傳達設計中離不開圖像與文字,圖的表現狀況較為人所注意,文字的注意力相對就變得較為理所當然。中國漢字的起源和其他世界上早期的文字起源是類似的,均是由象形的圖畫文字朝向象徵式的字形方向發展。但是有些文字是呈現橫向排列的,漢字的排列卻是縱向的排列。除了文字排列外,書寫文字的工具也各有不同,有些是以蘆葦桿、有些是以泥巴壓印的,漢字早期是以在龜甲和牛骨上,繪刻表現的。漢字的表現方式經過長久時間的演進,以致於今天的狀態,其他早期的文字表現系統均已消失和現今的文字無法連結,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東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漢字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世界的奇蹟之一。可是在目前的編輯設計相關書籍裡,相關的敘述卻是寥寥無幾或是錯誤百出,令人感到十分遺憾。在國際化的同時,自己文化特性的理解更形重要,設計更是無法置身事外。如能理解中國編輯設計特性的話,就能表達出有特性的設計作品。因此本期以中國的編輯設計特性為主題,介紹了中國書籍的裝幀設計特色、書口上的表現特色、中國古書上的版權頁設計、影響漢字字體與編排的西洋鉛字、中國漢字編輯的特性、日據時期台灣報紙所呈現出來的中西推移變化的編輯設計等篇幅。在閱讀這些論文前,在此也介紹一些中國漢字的演變和字體變化與印刷、編輯設計上的互動關係,以作為前導理解之用。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