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51 期
2003年1月
現代台灣色彩樣貌的人文觀察和其命名問題──兼論色彩的心理效應
林文昌
   台灣是一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島國,擁有優美壯麗的自然山川與豐饒的物產資源,住在這個島嶼的人民,一直全心全力的打造這塊土地,成為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度。因著地緣關係,近百年來,台灣一直是世界各地區強勢文化移殖和衝激的地區,全體住民具有開闊的包容性格,由被影響而吸收、吸收再反芻,最後消化成為具自身特色的文化體質與風格,具體而言,台灣文化是歷經長期發展與蘊釀,成為地球村中最珍貴的資產之一。
  台灣的色彩是整體形象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中視覺語言最重要的因素。雖然傳統的中國色彩在台灣仍保有其一定的用途體系,節慶婚喪尤其明顯,但推動台灣色彩往新領域擴展與變化的,應是現代台灣賴以生存的商業機制,從生產、行銷到消費的過程中,呈現五光十色的視覺現象,滿足了民眾生活的需求,且對色彩的好惡作了合宜的選擇。
  1988年台灣解除戒嚴,政治多元的結果,對於有關色彩與意識型態的問題鬆綁,影響所及,人們不但開拓色彩視野,營造更廣闊的色彩生活,同時建構新的色彩價值觀念,即將對台灣的明日獻上更絢麗的彩粧。
  本文是設定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三十年間,對台灣色彩發展的整體觀察,從政治、經濟、社會、日常生活等實例切入,分析其發展誘因與流程,再從色彩心理的角度予以解讀詮釋。筆者主要是以人本的精神為起點,客觀的去討論分析在台灣發生的各種色彩意象,希望能對台灣主體意識與文化內涵有進一步的探討與整理,同時期盼能在色彩心理與色彩美學上找到一些討論的空間。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