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44 期
1999年4月
魯迅‧中國新興版畫‧臺灣四年代左翼版畫(上)
陳樹升
  木刻在中國有悠久的傳統。中國早在公元598~616年發現敦煌有經卷描圖的木刻畫,歐洲最早在公元1410年才接受這東方的產物。木刻是一種古老的藝術,中國木刻占有先導和創始的地位。
  中國的傳統木刻由於與現實生活隔絕,且因畫、刻、印的分開,刻版者沒有任何藝術的創作性,是一種複製性版畫,久而久之,逐漸失去生命力。而三年代在中國興起的木刻運動,是魯迅由國外引進推廣的,它的創作過程,從構思構圖、畫稿上版到雕版印刷,均由畫家本人完成,是作者的思想和藝術的表現手段,是屬於創作性版畫,它不是中國傳統木版藝術的新生。
  在近世紀的中國畫史中,新興木刻藝術已劃出新舊的界限,在1929年至1945年這段歷史中,1936年以前新興木刻藝術是被認為有「罪」行為,它只能生長在沒有陽光的地帶,1937年的砲聲響了,它蘊積已久的力量便趁此而澎湃發洩,從此強大的立了起來。
  本文各章節的安排係採取以歷史為縱軸,透過作品與史料的雙重檢視,系統地展示了自二十世紀三年代魯迅提倡新興版畫運動以來近二十年的發展脈絡,其中包括魯迅的啟蒙活動、早期木刻團體的興起、抗日戰爭中版畫家的艱苦奮鬥,以及臺灣二二八年代版畫呈現的新趨勢。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