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88 期
2012年4月
台灣日治時代皇民化下 聖戰美展 莎韻畫像──論莎韻事件虛與實
楊孟哲
  日本統治台灣50年,對於台灣統治的功與過,自有歷史評斷。但日本人對台灣的大開發,其隱藏著一個帝國主義南進政策的真正目的在獲取台灣的廉價勞力,取得暴利。在大東亞戰爭期間,為了掩飾帝國戰敗的事態,一連串的皇民化教育,以當時「莎韻虛與實」透過大眾傳播力量,進行一場清朝時代「吳鳳」翻版鬧劇、日本古劇「忠臣藏」的歷史性的愚忠來奴化、麻痺殖民地的百姓與日本大眾人民。
  1930年在台灣發生霧社事件,日軍以毒氣瓦斯、展開瘋狂殺戮,慘無人道的瘋狂行徑引起世界各國輿論的撻伐。日帝在各種壓力指責下,第十四代文人總督太田政弘緊急接任,二次大戰末期,昭和十六年(1941)長谷川清總督,動之以情,以柔性的手法、愛國教育的愚忠宣傳、欺騙台灣原住民的真性情,開始對台灣原住民徵兵、成立高砂義勇軍,為日本帝國大東亞戰爭的暴行犧牲性命,完全顯露出帝國主義真正的目的。
  本文主題的切入點,故事發生在日本皇民化時期,台灣宜蘭縣南澳泰雅族部落,1938年的一段真實事件,被日帝軍政府利用、扭曲、塑造成典。不幸一位荳蔻青春少女莎韻,在當時時空背景下被神論化。對統治者大和民族來講,少了一位原住民少女是無關緊要之事。當事件發生之後,直到1941年,長谷川清總督感動之餘,並利用莎韻事件,4月贈送一口「愛國乙女莎韻之鐘」,事後長谷川總督對朝日新聞談到:「那口鐘是為召集高砂族部落人民而敲響的」。名不見經傳的泰雅族少女莎韻,竟然成了台灣日治時代統治末期最大的文化議題,轟動日本甚至殖民地各地,成為日本殖民統治的神話,甚至拍攝電影傳送莎韻的義舉,成為了愛國皇民化最佳的工具,震碎了多少台灣人的心靈,將莎韻神格化誤以為真。
  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新式傳播工具,築構再造新台灣殖民文化,強力有效控制人民思想,奴化台灣人民。日本殖民統治的事實,或許已經不能改變了,但扭曲事件的本質,不容讓歪曲的事實形成拉鋸。莎韻肖像已經消失,但留下的卻是一種「文化殖民的記憶、殘破的傷痕景象」。事實發現真相,批判對莎韻事件的謊言,方能讓本質善良的台灣原住民,走出日本殖民統治的傷痛,揭露日帝文化殖民真相,徹底恢復而得到公平的地位。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