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57 期
2004年7月
從文學理論到繪畫及美學理論
羅 青
東西方在二十世紀以前的藝文批評多半屬於印象批評, 二十世紀初, 屬於文本精讀式的新批評興起, 專注作品結構記號系統之分析, 社會、經濟、歷史、傳記等因素, 漸漸成為次要。
1970年代,以記號學、實用語言學、行為語言學為基礎的藝文理論興起, 結構主義、解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紛紛出現, 至今波瀾壯闊,影響深遠。西方藝術,從現代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到照相寫實主義; 從新意象主義到宣告「藝術」及 「藝術史」終結、到裝置藝術……等等, 與上述藝文理論的發展, 是互為表裡的。
總的來說, 從記號學的觀點看來, 上述發展, 是從語意學到語用學的過程。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 這是一個從表現到表演的過程, 一個包容古今多文化多層次的深度對話時代, 於焉開始。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