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34 期
1996年10月
臺灣陶瓷發展概述
陳新上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探討臺灣陶瓷發展的簡要歷程,試以製陶技術的觀點闡明其發展過程。依據產品品質的不同,把臺灣陶瓷發展的過程分為史前新石器時代的土器時期、明清時代的陶器時期、日據時代的石陶器時期和光復後的瓷器時期等四個主要發展階段,以說明各時期發展的主要重點。
  土器時期開始於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原住民陶器的製作也屬之。陶器大多是夾砂紅陶、灰陶、彩陶和黑陶等。生產方面純以手工生產,以無窯覆燒。
  陶器發展時期中,主要產品為粗陶器的水缸、陶甕、陶缽、陶罐和陶瓦等,窯爐為包仔窯和蛇窯,以土條盤築法和轆轤成形法為主要成形技法,使用灰釉和鉛釉。交趾陶也是此時期的重要文物。
  石陶器的發展方面,除原有的陶器產品與技術之外,開發了石陶器碗盤;引進目仔窯和四角窯;使用灰釉與長石釉;開始使用電動機械。
  瓷器發展時期的發展以瓷器為主,並發展現代陶藝創作。主要的窯爐為四角窯,並引進新式的電窯、瓦斯梭子窯乃至自動隧道窯等。北投原為臺灣瓷器的重鎮,1960年代以後逐漸轉移到鶯歌地區。裝飾陶瓷為新興的瓷器品類,以鶯歌的仿古花瓶與苗栗的西洋玩偶為兩大主要產品。
  現代陶藝創作大致可以分為手拉坯創作時期、抽象造形創作時期以及複合媒材創作時期等三大時期。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