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3 期
2006年1月
艷名昭彰的都市新寵──1930年代前後的北平女招待
許慧琦
北京,一個擁有歷史盛名的古城,數百年來享盡身為國都的特權、繁華與興盛。尤其在滿清統治的兩百多年裡,更聚集大批領有國家俸餉的旗人、皇親國戚、大小官僚、從各地湧入的赴試士子、商賈與旅客。為了因應與迎合這些中上階層人士的各種需求,北京城的商業與服務業不斷發展,使該城久以消費聞名。這樣的國都盛況,到了民國時期,因為完成北伐的國民黨定都南京,於1928年將北京改名北平,並降為特別市,而出現了相當的轉變。國都身分不再,大批官員與見風轉舵的富家大族紛紛南下,北平市況隨之轉趨蕭條。公園、戲院、飯館及各娛樂場的遊客與顧客都迅速銳減,光是1928年相繼歇業的商鋪便高達數百家。今後的北平市民消費生活何去何從?
事實上,過去的貴氣盛況或許不再,然而進入1930年代的北平,卻發展出新的、充滿小市民朝氣的新消費型態,與相應而生的女性職業。女招待於焉走入北平社會。
女招待指的是在公共營業場所服務顧客的女性工作者。早在1913年左右,上海、天津已陸續傳出酒店僱用女招待或女子營店等新聞。當時女子職業尚未發達,一般社會民風較保守,對於女子出外服務以男性為主的顧客,總不甚嘉許。1920年代初,廣州也有茶樓多用女招待,或至女伶,但「皆非上策,因用度頗鉅,每有得不償失之虞」。北京的女招待,出現在其被改名為北平的階段。箇中原因,除因久為皇城所在地而對兩性言行及互動規範森嚴,女性拋頭露面工作者鮮少之外,也因北京上流階級向來習於享受高檔服務與高品質消費,女性工作者很難得其門而入。是要到北平這個時期,當中下階層人民的數量與消費需求都不斷攀升之時,想以最低支出獲取最高利潤的商家,才開始相中女人這株搖錢樹。1928年,有家小小飯館開始聘雇女性擔任招待工作,到1930年春,雇用女招待蔚為風潮,也為飽受蕭條之苦的北平注入一股生氣與春意。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