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期數 :
51 期
出版年月 :
2003年1月
篇名標題 :
關於漢字的色彩表現和其命名問題
作者 :
曾啟雄
摘要 :
在一般美術課本或是色彩學專門學科的教科書裡,通常在表達色彩狀況的區別時,會以慣用色名、固有色名、傳統色名、色統色名等方式來說明色彩文字表達狀況。姑且不論這些表達方式的優缺點,在中國人的漢字發展系統中,色彩是如何被表現的,相信這方面的理解將有助於掀開古代中國人的色彩觀或是文字和色彩之間的關係。
在專門研究領域裡,一直存在著表現色彩狀況的語言研究,或許是在人類學、或許是在民俗學、或許是在社會學、美學等的領域裡,可以發現其蹤跡。一般表現色彩的語言,大致上又可區分成兩類,一是直接的色彩表現語言、依附於色彩材料上的語言,另一是利用符號或聲音和文字等的記述色彩方式。前者的溝通是最沒有障礙、最直接、沒有轉碼的困擾,但有無法被記錄和長久保存的困難,例如古代的服飾衣物色彩,如可看到真品較容易理解其色彩的實際狀態,但卻因容易褪色無法長久保存。後者的優點是使用方便、可被記錄、可長久保存,缺點是再現時容易發生誤差,例如印刷和電腦的色彩,總是和實際東西的色彩有著一段差距。在中國的文字色彩表現系統裡,也存在著如此的特性。古代的器皿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且大都已經喪失了其原來的色相,因此要研究古代人的生活色彩表現方式,充滿著困難。因此嘗試藉由文字來理解古代的色彩表現狀況時,也同樣存在著間接和詮釋上的問題。但整體上,還是處於比較有根據的一條路徑。本文的進行也嘗試循著如此的路徑,對目前所能掌握的漢字裡的色彩表現狀況作一說明。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