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56 期
2004年4月
日治晚期戰爭影響下的台灣美術時局色彩
薛燕玲
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省動員藤島武二、藤田嗣治、山口蓬春、小磯良平、伊原宇三郎等日本畫壇名家深入戰區進行「戰爭記錄畫」的繪製,或是製作有寓意的戰爭畫,肩負戰爭記錄與國威宣導的使命。由於日本帝國構想要成為「東亞共榮圈」的盟主,由原來的北進論更甚而擴展至南進政策的實行,地理位置重要的台灣遂順理成章的成為南侵的基地,戰時體制的緊張氣氛以及配合軍事的需要,1936年9月始又恢復了武官治台政策,台灣自此被捲入戰火的風暴裡。1938年,「府展」在此大戰的氛圍下開辦,文教局長黑田英彥表示台灣美術展覽會並不只是單純的畫家展覽會,而是具有邁向皇國民化之道運動之一的深遠意義,強調「府展」應賦有時局的色彩。但是由於戰火並沒有直接波及到台灣,且因日本及台灣當局並無集體動員畫家從軍的現象,對於要求創作具戰爭色彩的作品,沒有實戰經驗的在台日本畫家及台灣畫家如何因應,以及創作出有別於日本從軍畫家之戰爭畫風格的畫作,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