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學刊資料
期數 :
125 期
出版年月 :
2023年7月
篇名標題 :
「影展 / 戲院」作為當代錄像藝術的展呈實踐與更新
作者 :
洪鈞元
摘要 :
當代錄像藝術因其展呈的開放性,在西方的動態影史發展上,對於「電影 / 錄像」的交叉論辯,已展現出一定程度的美學探索。例如,美國學者凱特.蒙德洛赫(Kate Mondloch)曾提出當代藝術作品中所具有的「銀幕依賴」(screen-reliant)現象。並指出,面對大量影像部署作品成為主導地位的情況,「銀幕依賴」之下的視覺藝術,將會是一種「動態影像媒體」(moving-image media)與「藝術 / 雕塑」(artistic / sculptural)的刺激性融合。此外,臺灣學者亦有不少相關研究,例如孫松榮進行「電影性」(Cinematic)轉向「新電影性」(the new Cinematic)的剖析;史惟筑將電影與錄像藝術進行跨域結盟的研究;江凌青則是透過「再媒介化」闡述錄像藝術於數位結構下的特質轉譯,並提出錄像作品展示放映的時代變遷。皆顯示出當代動態影像作品於展呈策略上,脫離戲院並積極從更開闊的場域不斷進行拓展。
有別於過去錄像藝術及實驗電影在藝術展示空間的開拓,近年來錄像藝術則有不少「跨進戲院」的顯著現象。此外,當代的動態影像藝術創作者,相對於過去電影與視覺藝術場域的壁壘分明,如今遊走於兩者之間的現象已然不足為奇。據此,本文將從錄像藝術所帶入的電影放映模式,以及在視覺藝術場所的展呈,作為比較分析之關鍵,兼論「藝術家 / 導演」身份混融現象的問題意識,定位出臺灣當代動態影像展示,在「影片性」(filmic)轉向及「新電影性」轉向後,於今日再次轉向的定位。
原刊頁面瀏覽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