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43 期
1999年1月
中國書畫之裱褙與維護
林明賢
  書畫作品之收藏,通常是經由鑑賞家、收藏家之搜求,徵集後列入藏品。在收藏的過程中,首先注意的就是作品的優劣、真偽、時代和作者生平等,屬於鑑賞研究範圍的事項,其次才重視作品的保存和維護等問題。
  當收藏者認定作品具有收藏價值,而將它列入自己的收藏時,除了對作品進行研究、展覽、欣賞…等,另一重大的意義,就是要讓作品長久保存,世代相傳。倘若歷代名書畫家,只有圖錄或文字記載(如畫家吳道子、陸探微…等),而無真跡留傳,後人無法親睹前人名家真跡,對於書畫之研究,將缺乏強而有力的實證,而有缺憾之歎!因此,書畫之收藏當以保存作品為要。
  中國書畫之保存,自古以來就與西方不同。中國書畫因使用材料較為特殊,除了壁畫之外,傳世作品均以紙絹為主。因此,中國書畫作品在保存及維護上,發展了一套與西方迥異的書畫裝潢方式,這種維護作品的方法現今通稱為「裱褙」,裱褙是中國書畫保存維護的第一步驟,書畫作品能否傳延和裱褙優良與否,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明代周嘉冑《裝潢志》古跡重裝如病延醫一節記載:「前代書畫歷傳至今,未有不殘脫者,苟欲改裝,如病篤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手而斃。」這說明了書畫裝裱對作品維護之重要性。
  裱褙雖是中國書畫維護的守護者,但絕不是書畫長久保存的萬靈丹,要讓中國書畫流傳萬世,除了裱褙之外,更需人為的維護和良好的保存環境等因素的配合,才能達到至臻完善之境。本文就以裱褙與維護為主要論述探討中國書畫之保存,並從書畫材料性質、裱褙特點及作品維護三方面分別析論於次。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