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0 期
2005年4月
古蹟修復工程中剪黏技藝的保存
薛 琴
1999年921大地震使中部地區的古蹟及歷史建築物造成了重大損傷,在搶救歷史建築的過程中,發覺當時的「文化資產保存法」難以適應突發事件的應急之需,尤其對歷史建築的保護,也幾乎找不出任何的法源來搶救那些瀕臨坍塌消失的歷史建築,因而在立法院有緊急修法的契機,增訂歷史建築項目及其登錄制度,保障歷史建築亦可享有部分古蹟的優惠措施,並增訂「重大災害古蹟及歷史建築應變處理」的相關規定,遂使政府補助私有歷史修復依法有據。
雖然有一些歷史建築、老市街或聚落在修法之前已被拆除;但經過文建會的居中協調的結果,在這五年當中也搶救挽回了不少的歷史建築被拆除的命運,並完成了一些修復的個案。然而在這些歷史建築修復的個案中,多半的修復工作偏重在結構體的補強工作方面,而對於像彩繪、泥塑、剪黏或交趾陶等傳統工藝方面的修復,則差強人意。 就其原因,對於執行修復計畫的建築師或實際動手修復的匠師,在傳統工藝方面認知與技巧方面仍有檢討的餘地。彩繪方面,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曾就台南興濟宮及嘉義水仙廟的彩繪壁畫的修復,舉辦過「建築彩繪保存修護研習」活動;交趾陶方面,則在民間有許多交趾陶藝術工藝社或基金會,對傳統的交趾陶無論在色彩、釉藥或燒胚的溫度控制方面都有研究,保存技術受到重視;但在剪黏方面,則是比較被忽視的一項傳統工藝,以下就古蹟和歷史建築修復工程中,在剪黏技藝的保存狀況作一說明。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