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5 期
2006年7月
再現台灣──台灣風景畫的視覺表徵。
廖新田 撰、郭建廷 譯
  日據時期台灣風景畫的興起和當時的美展制度與日籍美術教師來台之推動有直接的關聯,「地方色彩」成為殊途同歸的主題,這些現象都是在殖民主義的跨文化脈絡下所發生的。這個事實說明了臺灣風景畫的「命名」(亦即生產台灣風景畫的論述機制) 如何受到外來混雜的文明價值觀所影響。這也說明了臺灣、日本、歐洲在視覺表徵上的文化關連。就此而言,在文化形構的意義上,臺灣風景畫如何在「臺灣的羅馬」(石川欽一郎刊登於《臺灣日日新報》的五張水彩速寫) 比喻中被再現出來是值得關注的,因為它牽涉到創作主題在歷史形塑下如何以美感表現的方式存在於作品中。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解讀台灣風景畫有其另一層次的意義,一個文化層次的思考,是作品價值的一部分。這樣的判讀並無損於作品的美學價值;毋寧地,這篇論文是將視覺藝術作品做為一富含文化的文本來操作的。分析說明這些臺灣風景畫圖像的意義如何回應社會文化的改變是本文的主要任務,其目的是要理解臺灣風景畫的視覺表徵如何在殖民時期的臺灣主題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