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101 期
2015年7月
藝術論述的機制與促成:2012年-2013年臺灣美術史文獻狀況摘報
廖新田、陳曼華
  臺灣美術史研究從1955年王白淵的〈臺灣美術運動史〉逐步展開,1976年謝里法在《藝術家》連載的〈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接棒擴大歷史研究架構,而1990年代是奠基的重要階段,臺灣美術研究在質量上已呈現一定規模,儼然形成臺灣美術史研究的架構或雛型;因此,為瞭解臺灣美術史研究狀況與作為建構美術史論的參考,研究文獻的調查也日益重要。過去幾次臺灣美術史文獻調查的做法採取摘述與評論的方式,比較接近書評,缺少統計上的概觀。本次將採用相對的方向,收集2012年-2013年臺灣美術史相關研究164篇,依據八個面向來分析,用以掌握其面貌:出版時間(年代)、四類文章統計、史評的類型(通史、斷代史與評論)、主題所屬年代(戰前戰後)、作者發表量(篇數)、出版社出版頻率、藝術家、材質。此外,本文特別從「陳澄波研究」主題探索臺灣美術史研究其實受到特定機制的影響(如機構的推動等等);另一方面,本文也觸及國際上研究臺灣美術史的議題與意義。總之,臺灣美術史研究的風潮帶動,應該不是一種自我設限,而是一種對過去集體與個體歷史經驗的均衡與包容。美術史學架構與理論的建立、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精進、創新的主題與視野的提出、臺灣美術主體性的確立、文本與修辭的風格、和亞洲與國際對話的機制等等,都是未來臺灣美術史研究與書寫的挑戰。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