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8 期
2007年4月
以平準機制輔助藝術品交易市場之研究
李戊崑
自從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多數藝術品拍賣公司和畫廊紛紛移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台灣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榮景不再,少數藝術工作者藉公共藝術競賽獲取生活所需,多數平面藝術工作者逐漸流失市場。
近年來,由於國家經濟不斷穩定成長,教育普及,培養了許多藝術生力軍,同時也增加了許多的藝術品產出,使藝術品交易市場逐漸形成。「藝術品」在藝術工作者立場來看,不認為它是「商品」,但在整體社會經濟體系中,不可諱言的,它的確是「商品」 。它的特性是高附加價值、多膺品、投資風險高、市場競爭不完整、替代性低、市場榮枯氣候不明顯、保值及投資報酬不確定、消費者偏好差異大,是財貨交易市場上極具敏感性的商品,也是國家文化建設成效良窳的重要參考指標。
國人投資藝術品,應體認前述情況,投資之餘,亦能兼顧藏品風格之塑造,無形中良好投資品味,將因投資者獨特見解與專業知識的累積,產生正面帶動的作用。而政府用以公開市場操作,影響市場供需流量,穩定市場價格的平準機制,尤應適時運作。例如中央銀行藉「重貼現率(Discount Rate)」 控制市場貨幣流量,或農委會藉「農產品平準基金」救濟農業損失。
以往,文化藝術界對於經濟界所慣用的操作工具,所知甚少,借用機會也微乎其微。未來,如何體會精神與物質兩面互為一體,相因相生,彼此為用,成為當前新興重要課題。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