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19 期
1993年1月
現代繪畫運動期間的省展風格(1959-1970)(上)
蕭瓊瑞
  目前探討戰後臺灣美術發展的研究者,不論對所謂的「現代繪畫運動」,抱持肯定或批判的態度,大抵均認同以1957年,亦即「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成立並推出首展的一年,作為本地「現代繪畫運動」起始的一個時間上限(註1);而這樣一個具備強烈「革命性格」,也遭致時人極端對立評價的繪畫運動,大約在1970年前後,逐漸趨於消沈(註2)。
  從1957年至1970年,也就是「現代繪畫運動」如火如荼展開的前後十四、五年間,曾經一度成為這批現代繪畫運動者,強烈批判、攻擊對象的「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其實際展現的風貌如何?現代繪畫運動者對他們的批評是否公允?也就格外引發我們的好奇與探究的興趣。此一問題,事實上包括:「全省美展」有無可被釐清出來的基本風格?前後十餘年間的展品風格,有無明顯的改變?改變的路向,有無清晰的脈絡可尋?尤其做為當時橫掃畫壇的抽象之風,在這個被斥為保守、封閉的官辦展覽中,有無某些程度的反映?或是此一象徵全省最高美術權威的展覽,到底曾否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體現其對「現代繪畫」的詮釋?這些問題的澄清,將不僅滿足我們單純的好奇心,也將有助於我們對此一全省性美展的真實瞭解。進而賦予公允之定位。
  這個創始於臺灣光復次年(1946),本省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公辦美展,諸多資料,均已隨著時光的流逝,逐漸散失。尤其若有心對早期的展品風格,進行較全面的瞭解,幾乎變得完全不可能;勉強為之,恐怕也只能透過當時少數的文字記載,去揣摩、推敲。然而,幸運的是:「省展」自十四屆起,開始將所有「入選」以上的作品。包括評審委員的示範之作,集成《展覽會畫刊》,迄今從未間斷。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美術史料。而十四屆省展的1959年,也正是前述「現代繪畫運動」初起的第三年,以1959年至1970年,前後十二年的《全省美術展覽會畫刊》為資料,進行考察,或許正可提供前述諸多問題的部分答案。(註3)
  為了分析、比較上的方便,我們擬將此十二年,以每四年為一期。分做三個階段:前期(1959~1962)。中期(1963~1966),與後期 (1967~1970)。每一期,再分國畫、西畫、雕塑等三個部門,進行討論;討論的內容。則同時包括各屆前幾名,及優選、入選,以及部分評審委員和後期邀請展出等畫家的作品。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