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26 期
1994年10月
畫者筆下的觀音山與富士山
李欽賢
  十九世紀以降的歐洲美術史中有一股潛流,提供了主流豐沛的水源,那就是人類原始美意識裡,樸素原魂的新發現。
  臺灣美術介入西潮已超過七十年,但是它一直是本地智識份子放眼世界、提昇文化的使命。追逐西方現成的精緻藝術,未見包裝底下的樸素原魂,一向是早期臺灣美術的盲點。是以整理臺灣樸素藝術時,我們發現某類題材的詮釋,好像常由樸素畫家畫出來。例如大家熟悉的觀音山,我們常抱著到此一遊的興致,蜻蜓點水之後又走了。同樣的比喻,也出現臺灣畫家描繪富士山,然而富士山在日本有豐富的人文傳統,日本畫家一旦面對富士山,起碼有基本的歷史認知與風景知識,臺灣畫家就是缺乏這份感情,非但畫不出富士山的原魂,也搆不到富士山的精緻。反看擁有土地傳說與記憶的樸素派筆下的觀音山,便比一般觀光畫家有更動人的故事性和表現力。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