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59 期
2005年1月
鼓盆而歌──二十年來台灣女性藝術研究
楊美莉
莊子妻既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一,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乇氣。雜手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不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手命,故止也。」
篇名取為〈鼓盆而歌〉,典故一者取自莊子的哲思:與天地並生,與萬物合一,生命與死亡皆是回歸自然的至樂,如此則至人逍遙,萬物齊一,無生死之別,亦無男女之別;典故二者是紀念1997年的「新莊女性藝術展:盆邊主人.自在自為」,一個由女性策劃、女性藝術家創作、再現女性生活的裝置藝術展。其中頗耐人尋味的是展覽之一的吳瑪悧,以文字說故事來刺激觀者,發揮其擅長的視覺藝術;她用三面花布圍成的ㄇ字型「家」中,在缺口處掛下一簾布幔,反覆放映一卷工廠女工踩縫衣機的紀錄片,花布中以文字暗織著台北盆地邊(新莊)的女性移民的女工故事,在嘈雜的裁縫機聲中,週而復始的編織、編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嘆息聲消失在機杼聲中。她們成了沒人注意的一群城市盆邊邊緣人……,用青春編織大量生產的工業產品,直到編織的嫁衣成了壽衣。「她們」,什麼時候可以有鼓盆而歌的自在自為呢?
回顧台灣在近二十年來的女性藝術發展,隨著七年代西方女性主義的風起雲湧,八年代的台灣在解嚴後,留學歸國的女性藝術家們及社會工作者,前仆後繼為宣揚婦女獨立自主而努力,讓歷史中沉默、犧牲自我的母親們,化為革命的鮮血,讓女性的遺族甦醒、自覺,可以大聲吶喊:「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二十年過去了,當台灣的女性藝術家們可以在藝術的領域享受「天賦人權」的自由平等時,對台灣藝術史上曾一路顛簸,為堅持「女性主義」而遭社會歧視、排擠、質疑的女性先烈們,我們還留有多少的集體記憶?她們的斑斑血漬載於史冊了嗎?
本文以下內容,謹嘗試探討近二十年來女性藝術工作者在台灣的發展過程與成果,也向曾為台灣「女性藝術,社會與權力」奮鬥的女性致敬。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