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37 期
1997年7月
微疆界與歇斯底里的圖騰像
黃海鳴
  無疑的,巴斯奇亞的「塗鴉藝術」反映了都會中飽受挫折的弱勢族群或次文化族群的生存鬥爭、他們強烈受挫的感情狀態及要求宣洩與自我認同、肯定的需求。
  這篇文章,不是要更深入談這個不斷被重複的問題及延續這種討論的方式,而是要回到作品內部的空間,看看作品內部的邏輯是否反映了次文化或弱勢族群在社會中的地位。當然我不把「反映」這兩個字解釋為「寫實地」把「迫害」的場景畫出來,而是把畫面本身看成一個小社會,看成一個權力、疆界爭奪的場地。這時是那些符號──帶有小族群或個人圖騰性格的歇斯底里化的強烈符號──之間的爭奪、集結及與外面一個更廣大的匿名的、陰沉的勢力相抗衡。
  於是,首先提出畫面內的微觀權力地圖分析,指出其中可共存及競爭的大量異質的疆界。接著,我把整個畫面,包括它所處的背景,看作是「複雜力量探測器」。看看這個微觀權力、力量探測器探出了那些「傷害的力量及衝突的力量」。
  最後,我們才比較可能檢驗,那些作品到底有沒有發揮力量,發揮了那些力量,或是早已經變質,或成為形式化的反覆製造。在文章結束前也稍觸及台灣形成類似藝術的條件。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