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62 期
2005年10月
《山海經》神怪圖像差異之探討
王亭文
中國早期傳統神話書籍,首推先秦時期《山海經》,其內容包含許多造形異於常態的神怪,但其最早古圖早已經亡佚,目前僅存的只有經文部分。歷代學者為了解中國最早神怪造形,因而致力於研究《山海經》並試圖重繪其圖像。明、清時期重新繪製的《山海經》圖像,是目前僅存最早的《山海經》圖像版本。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明、清時期之七個圖像版本,分別為明代蔣本、胡本、三才本、聚寶本;清代吳本、古今本、汪本,進行版本圖像差異探討,而造成差異原因大致有:(一)基本繪製造形差異、(二)經文詮釋及字句選用不同之差異、(三)繪製依據不同產生的差異。其中最主要也影響最大的為「各版本繪製依據不同」所產生的差異,經過探討後發現,版本間的繪製依據主要有「依據經文」(蔣本)以及「依據版本圖像說明文字(圖說)」(胡本、三才本、聚寶本),版本圖說因為明顯受到晉代郭璞等歷代校注內容以及晉代以來書籍影響(《博物志》、《異域志》、《初學記》、《玉篇》、《事物紺珠》等等),圖說的描述與經文早已不同,因此目前所見的版本圖像才會有部分與《山海經》經文造形不同,使得版本圖像產生差異。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