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28 期
1995年4月
[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發展研究] 美術設計的起源及其名稱與內容的發展
林品章
  人類學者認為「技術的發展一定要配合當地的自然環境,而各地的自然環境有其獨特性」(註1)。二十世紀以來的人類,發現到可以有效利用新的技術時,各方面於是互動的產生急速的進展,「美術設計」便是其中的一項產物。
  島國形態的臺灣,由於資源的缺乏,於是提高工業生產及發展國際貿易,乃成為政府歷年來不變的經濟政策,過去四十年來一連串的經建計劃推展,配合民間的勤奮儉樸,使得社會上下從窮苦變成富裕,國民的生活水準不斷的提高,生活的層次也從物質的滿足提昇至精神的需求,這樣的過程造就了「美術設計」發展的環境,隨著四十年來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同步的發展,「美術設計」的地位與領域漸趨成熟,且美術設計師也漸獲得社會各界應有的尊重。
  早期的美術設計與美術具有密切的關係,隨著工商業的發達,也被當作行銷的一部分功能。而從環境的觀點看,美術設計是由環境中的一員「人」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又被當做環境的一部分來考量。隨著上述觀念的演變過程,臺灣的社會於是出現了許多與美術設計相似的名稱,如美工設計、廣告設計、商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等,如今在各級教育機構,都有這些不同的科系,唯獨「美術設計」闕如,但是這許多不同的名稱,事實上都可稱得上是美術設計的同義詞,只是由於時代與社會需求的急速變遷,原本最早形成的「美術設計」,在學術上還來不及確立它的領域及定位,便隨著社會各方面的互動所產生的認知差異,而被其他名稱所替代。
  然而,把這些不同名稱的形成,率皆歸因於時代的不同,卻不研討什麼時代形成什麼名稱,還有背景與原因,未免草率。多年來,美術設計也好,美工設計也好,即使是最近的商業設計,在名稱的使用上同樣都受到許多爭議與批評,然而這正是說明了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設計發展中存在的一項階段性的歷史事實,更是「四十年來臺灣地區美術發展」之「美術設計」研究的根本性問題。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