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91 期
2013年1月
愈本土,愈國際:臺灣在地元素運用在視覺意象上的轉變與反思
陳 怡
  人們依賴與他人相處來發展自我意識。在空間中詢問身為藝術家、社會的一員、世界體系中社會的一份子,當村落或所謂居住的家園遭受威脅,我們必須考慮自身與那些流經和殖民我們所處之地的他人,以及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其中知識、人群和政治的物質性流動,以及文化意識的出口與自我概念轉變的貿易這種無形的流動,因而不得不問自己該如何定位,又該在何處的認同問題。 對西方理論的引入,同時也引起反思,臺灣的藝術史研究如何善用來自西方之理論工具,進行「本土」資料的研究,以及如何開創一個具有「在地特色」的不同理論架構來安頓自己的藝術史研究。 本文延伸廖新田在〈近鄉情更怯〉一文總結:本土是種形式,應需求填裝不同內容,本土不是原鄉,而是詮釋與再詮釋的反思。我們將觀看的立足點提升到全球化的視角,回眸臺灣美術史上對於在地元素的使用進程。同樣的題材,在不同年代從殖民者窺視(被看)到自我意識展示(秀給人看)之中,臺灣美術本土元素的應用與轉變。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