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78 期
2009年10月
理想風景的追尋──從十八世紀英國如畫美學的觀點談攝影的劇場性
莊育振
  「理想風景」(Ideal Landscape) 為源自文藝復興的十七世紀風景畫的潮流,著重於自然風景中所鋪陳的敘事性的古典人文內涵,目的在於創造出一個畫中的理想烏托邦。隨後,歐陸的「理想風景」導引出十八世紀英國「如畫美學」(Picturesque) 的風潮,影響所及舉凡繪畫、詩歌、戲劇與庭園造景,甚至於旅行,都受到理想風景式的構圖與視框所左右。自此如畫美學確立了「劇場性」(theatricality)特質的美學觀點,並成為十八世紀後自然風景審美標準的圭臬。本文藉由如畫美學的觀點探討劇場性特質在攝影藝術中的發展。透過對於理想風景的追尋,本文重讀十九世紀末「畫境攝影」(Pictorial Photography) 的歷史源流,進一步分析構成畫境的文化內涵。畫境主義者強調攝影的藝術性重於寫實性的特質,開創對影像操弄的手法,使得劇場式「活人畫」(Tableau Vivant)的影像捕捉透過攝影鏡頭成為當時攝影的審美標準之一。隨著二十世紀攝影的百花齊放,在世紀末又興起了一股「劇場式攝影」(Staged Photography)的潮流,攝影的劇場性的特質經過一世紀的轉折後又再度受到藝術家的青睞。本文將透過歷史的演變,探討從攝影術如何透過理想風景的捕捉,經由如畫美學所建立的劇場性特質,到當代劇場式攝影持續著影響我們的觀點,成為我們觀看世界的理想原型。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