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學刊資料

117 期
2020年5月
國美館「時基藝術」典藏維護之挑戰與因應
馮勝宣
隨著科技不斷演進,藝術史與工具發展歷史之間的交融關係越趨顯著,數位技術讓虛擬與複製等議題,自藝術家的想像化為現實,本質性的顛覆了創作媒材的運用思維邏輯;網路的普及則催生了全球資訊共享環境以及大數據分析與檔案藝術等諸多新興顯學。而本文所聚焦的「時基藝術」(Time-Based Media)類型,雖然是以作品呈現形式中,共同具備時間要素而作為歸納、命名之依據 ,但另一個重點為這些類型作品,可能在創作過程、展示抑或最終成為典藏品的形式上,皆需仰賴「時間留存技術」的支援。從錄音、攝影到電影、錄影等「時間留存技術」,除了皆屬於具有賦予事物一種新形式的「生產性技術」外,同時更有機會形成一種在共時性條件下的「聚合性技術」。亦即一種重新歸整、匯聚了眾多已知技術進行整合開發,所衍生的綜合性技術。而當藝術型態與思維產生變化同時,勢必亦連帶牽動著作品典藏與保存維護層面的觀念與作業模式,如「時基藝術」類型作品在媒材工具、技術甚至觀念皆持續不斷更迭的狀態下,與之對應的典藏保存維護策略,同樣亦須研商出一套「聚合性」的因應規範與措施,方能有效度與精度的予以掌握。
本文主要針對國立臺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時基藝術」類型作品典藏的維護策略進行論述,並以近年收藏的四件作品作為主要研究案例,階段性地從已知急待解決的問題著手,再嘗試對未來可能遭遇困境提供策略方向。再進一步將自身於典藏的實務經驗導入,同時參照國內外學者、典藏機構所提供的策略、論述以及相關個案分析,並就「時基藝術」典藏與維護中「原作精神的承繼」、「記錄」與「媒體轉換」三大議題作為論述主軸,嘗試探究此類型藝術作品於典藏保存上所面臨的考驗與可能的因應措施。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