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學刊資料
期數 :
126 期
出版年月 :
2023年11月
篇名標題 :
再現經典:藝術、展覽和媒介──以故宮「山水合璧──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展」和「山水覺──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新媒體藝術展」為例
作者 :
沈淑琦
摘要 :
博物館具有儀式化的功能,它是為儀式而建的世界。2011 年,國立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合作,推出「山水合璧──黃公望之〈富春山居圖〉特展」,以及「山水覺──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新媒體藝術展」,後者以元黃公望(1269-1354)的〈富春山居圖〉中國古典美學為基礎,再現「經典」那些新視覺語言呢?本文引用西方現代藝評家格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 1909-1994)提出藝術的「媒介特異性(medium specificity)」,探討從書畫藝術到新媒體藝術展品,如何再現經典創造新的視覺敘事和時空轉譯呢?以下說明:
一、引言
二、「 古畫新語」:「山水合璧──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特展」與「山水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新媒體藝術展」。
三、〈富圖〉展和〈富圖〉新媒展的「媒介特異性」思考。
四 、古畫新語的時空轉譯和新媒體藝術展品的展演意義。
本文肯定數位展品的積極意義,包括:創造性藝術品、重新定義藝術品、數位化的視覺敘事故事等,但要避免重視各式聲光的裝置,而落入過度娛樂化的爭議,以及解決保存記錄的問題。本文也提出觀看在形塑博物館中藝術品的重要性,省思在儀式化的博物館下閱讀經典手卷時,如何回歸中國藝術史傳統觀看邏輯的問題。
原刊頁面瀏覽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