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期數 :
45 期
出版年月 :
1999年7月
篇名標題 :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藝術
作者 :
鄭聰明
摘要 :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特色在那裡呢?簡單的說:第一是他傳承清朝碑學的風氣,把北碑寫得非常靈活而有變化;第二是先生對草書的整理,利用部首化的歸納,使草書的樣式更簡化、更科學。眾所皆知,南北朝是中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書法方面也起了變化和交流,漢族的婉柔被鮮卑的剛強衝擊,使漢字變成富有動力的風格,但這些書法作品一直沉睡在石窟、摩崖、墓誌中近千年。直到清初,因為士大夫科舉考試迎合帝王的喜好,專寫一些趙孟頫、董其昌之類的字,於是帖學日趨靡弱。此時書法界的有心人士決心改革,以阮元為首的書法學術家提出「南北書派論」,崇南抑北;接著包世臣著《藝舟雙楫》,大力提倡北碑;葉昌熾的《語石》,更把鄭道昭的書法提到最高峰;一時間寫北碑的人風起雲湧、愈來愈多,譬如:趙之謙、康有為、曾熙、張裕釗、李瑞清、于右任等,但古典作品是固定的,每一個人的領悟和實驗效果是活潑的,于右任就是把北碑線條和形狀寫得很具有創意、尊古而不泥古的一位書法家,具體的說:石刻是死的,毛筆是活的,如何 「筆由刀出」,是于右任吸收石碑精華,化腐朽為神奇,轉化新面貌的功夫。于先生的楷書是求新求變,而且是氣魄勝於結構、率意多於刻意的,從早期到晚期,他都是根據這個原則,茲分期敘述之:
文字全文瀏覽 :
瀏覽
原刊頁面瀏覽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