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41 期
1998年7月
典藏組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林 平
  從世界博物館發展史的角度觀之,一座慶祝十週年館慶的美術館實在是年輕而資淺。但是從臺灣美術館或社教文化相關機構成長的歷程看來,本館十年走來可說是豐盛而踏實的一段歲月。本館多面向的目標與功能真確地反映出一座美術博物館在現今多元文化訴求和臺灣社會期許下所應扮演的角色,尤其可從基礎紮根的典藏工作管窺其逐步發展的端倪。
  博物館收藏的質與量既是被衡量該機構的風格、類型及性質的指標,則對於收藏品的保存維護與研究展示及教育的多重運用,更揭示這座博物館的文化理想和營運方針。所以蒐藏政策(Museum collection Policy)正是博物館營運策略的首要考量,而藏品管理政策(Collection Management Policy)也充分顯現其文化使命。
  從臺灣省立美術館民國七十七年六月正式開館以來,除於籌備期間透過學術研究案的委託明訂「保存美術文化財產」為本館四大功能之一並納入營運目標之外,對本館十年間為省屬唯一美術館的角色,確認以臺灣美術發展為收藏研究主軸的特質,並以繪畫類作品為首要收藏方向的典藏體系形成特色。十年來依階段性分期的「典藏美術品四年工作計劃」,逐步蒐集購藏各類美術作品,亟望在短期內具體彰顯本館的蒐藏性質。從西方世界各類型博物館設置的過程,可以觀察到其先有某些私人捐贈或遺贈轉交給政府或民間機構保管的具體藏品存在,而再設立適當的組織機構來完成藏品託交以保存及運用的公眾使命。在臺灣北中南三座公立美術館於近十五年陸續成立的肇端是出於政府的文化或社會教育政策,先有硬體再規劃軟體或制定蒐藏政策的過程,顯然和前述過程大相逕庭,對應的措施也就大異其旨。因此所謂短期內或十年間由「草創」、「過渡」、「調適」、到「再出發」的臺灣公立美術館發展特質將成為闡述現階段本館典藏工作的基礎,以期在本館十週年面對「再出發」的基點上回顧及前瞻。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