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79 期
2010年1月
尋找亞洲東洋畫的當代藝術性
施世昱
  東洋畫以礦物顏料做為主要的藝術表現媒材,如今已獲得了較充分的研究。 約略而言,它是一種以印度佛教壁畫為起點,循著中亞絲綢之路經由敦煌而散佈於中國、韓國、日本等地的亞洲傳統畫種。(圖1)廿一世紀初的今日,它彷彿已發展成亞洲最具區域文化共同性的藝術形式之一。
  東洋畫並不是一個時髦的名詞。由於它是日本帝國主義時期台灣、韓國官辦美展的代表性畫種之一,因此,其名字本身即隱含了日本帝國主義「大東亞共榮圈」地理空間與歷史時間的寓意。廿一世紀的今天,它在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與台灣均已發展出各種不同的變貌。由於它確實地存在於當下,因此,東洋畫確實是亞洲當代藝術的一員。雖然如此,作為一個專有名詞,「當代藝術」是具有嚴格限定意義與具體範疇的:它專指非傳統架上繪畫的複媒裝置藝術,或偏重藝術觀念之創新與顛覆的其它藝術種類。顯然地,東洋畫並不屬於嚴格意義的當代藝術範疇。
  2007年10月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食飽未?──亞洲藝術雙年展」,並邀請日本、韓國、大陸、香港、印度、台灣等地學者針對亞洲當代藝術展開討論。 2009年8月,台中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亦邀請了日本、韓國、大陸、台灣學者舉辦「承先啓後──台灣膠彩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會。 雖然這兩個國際學術研討會各有議題焦點,然就與會學者的國籍與藝術空間地圖的區域分布情況而言,兩者極為近似。本文乃以這兩個研討會的具體內容為出發,嘗試性地探討亞洲東洋畫在當代藝術影響下的可能性。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