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術季刊
首頁>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76 期
2009年4月
兩岸當代水墨的交流與發展
蕭瓊瑞
兩岸當代水墨的交流,應以1983年劉國松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的個展為開端。此一個展的促成,係緣於1980年,大陸知名詩人艾青夫婦和小說家王蒙,應邀參與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舉辦之第二屆「中國週末」,訪問該校半年;這是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首批訪問海外的人士。
當時,劉國松也正應「愛荷華──伊利諾州藝術評論會」(Iowa-Illionos Art Council)之邀,旅居美國,作為訪問藝術家;在「國際寫作中心」主持人聶華苓介紹下,與艾青夫婦認識,並成為好友。
艾青早年曾經留學法國,學習美術;返國後,加入「中國左翼藝術家聯盟」,日後以詩作聞名,並成為中共重要的文化幹部。1949年,人民解放軍進入北京時,便是由他與江豐二人為首的軍管委員會,接收了徐悲鴻主持的北平國立藝專;隔年,該校即改名為中央美術學院。
艾青對劉國松的畫作極為欣賞,1981年返國時,便將隨身攜回的劉氏畫冊,介紹給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江豐。江豐一見大為激賞,認為這是中國水墨改革的重要參考作品,於是積極尋求劉國松返回大陸訪問的機會。
恰逢「中國畫研究院」於同年成立,有關當局有意藉此廣發英雄帖,邀請海外畫家參與;江豐因此推薦劉國松為港台代表。
劉國松在「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大會上,遇見了大批中國水墨畫的前輩畫家,包括:李可染、吳作人、劉海粟、陸儼少、程十髮、葉淺予、張汀、黃冑等人,並拜訪了吳冠中。同時受到江豐邀請,預計隔年前往中國大陸舉行個人畫展。
文字全文瀏覽 :
原刊頁面瀏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