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期數 :
17 期
出版年月 :
1992年7月
篇名標題 :
近四十年來臺灣地區山水畫風概述
作者 :
王耀庭
摘要 :
繪畫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在美術領域中尤享有優越高超的地位,其風格的發展歷經數千年,既一脈相承,而歷代歷朝,更有所獨創。臺灣雖早有國人活動的足跡,但就整個悠久的中國歷史來說,一直到明末鄭成功,以此地為反清復明的基地,才見大規模的開發。隨著從閩粵而來的移民,中華文化逐漸在臺茁長、生根,繪畫藝術也隨先人對新地區的拓展,由滋生而繁衍。唯先民篳路藍縷,保衛為重,草萊甫闢,未遑文事,是可以理解的。到了乾隆年間,繪畫活動已普遍行於文人雅士及鄉土民間。從方志上探索,記載的繪畫人才,不可謂不多,唯以「山水畫」為範圍,遺存的作品並不多。
美術史的重要依據是美術作品本身,這一時期的繪畫,除了文獻以外,更重要的是從遺存的作品來追尋。連橫嘗謂:「夫以臺灣山川之奇秀,波濤之壯麗,飛潛動植之變化,可以拓眼界,擴襟胸,寫游蹤,供天然之詩境也。…」對新山川之奇秀,早在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894),高拱所編纂的《臺灣府志》,就出了文人品題的「臺灣八景」,名勝本該是山水畫取材的好藍本,可惜至今尚未見到有清一代關於這方面題材的描繪。康熙至同治年間,臺灣各地刊行的方志,刊載了各地美景的版畫,倒依稀可見當時對臺灣山水的描繪。茲舉一例,「雞籠積雪」(圖1)出自《臺灣府志》乾隆十二年刊本。因雕版只利於線條表現,加以雪景,是以畫幅大量留白,銳利的線條及小斧劈皴法,使此畫看來像是一幅十足的芥子園畫譜。簡單的兩個取樣,「雞籠積雪」布局平凡,充滿著插圖式的畫法 ,並有一份夢幻式的玄想山水,說來都是整個明清時代的版畫潮流之一格而已。針對臺灣本土山水畫的題材實在非常稀少。清代有影響力的謝琯樵(1811-1864),間有山水畫的創作,從得見的作品裏,謝氏的山水,受明代唐寅的影響,「仿高房山夏山煙雨圖」曲折方稜的松幹即是學自唐寅,至於近於方體的山石及斧劈皴法,唐寅雖也慣於運用,但這四屏山水的筆調急切、刻露,應是浙派山水的作風。謝琯樵也頗推崇王翬的畫法。
文字全文瀏覽 :
瀏覽
原刊頁面瀏覽 :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