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臺灣美術期刊
研討會論文
美術家傳記叢書
首頁
>臺灣美術
臺灣美術季刊資料
期數 :
78 期
出版年月 :
2009年10月
篇名標題 :
隱退的背影─—嚴明惠(1956- )的女性意識研究
作者 :
楊美莉
摘要 :
1980年代後期,學界開始致力於台灣女性藝術史的建構,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創作者積極透過個展、聯展集結與影展的方式,試圖以女性相異於男性的生活經驗與主體思考,建構長期忽略女性的藝術場域。除了積極批判藝術體制中對女性的歧視與忽略之外,也開始透過不同藝術創作策略,傳達自己的性別意識。同時,也透過撰文的方式,為台灣女性藝術發展傳記、寫史,以建立屬於她們自己的藝術史。
以觀者角度而言,藝術欣賞本不需分辨作者是男性或女性,本土或域外,但就創作者而言,一切與自身有關的自省自覺,都將影響創作的內容與方向,而無法全然「中立」。藝術價值雖由其藝術性決定,但外顯的「藝術性」往往是社會化、權威化、官方化的結果,就反而剝奪藝術本質上的「中性」色彩。女性的生活自覺經驗顯然異於男性,如果藝術是出自內在的力量,否認性別就等同否認一大部份藝術發生的來源,因此,正視女性特質的辯駁,正可幫助女性去發掘個人的美學方向,並經由其角色主體性的思考與實踐,釋放新的文化內涵。
1990年代初自美留學歸國的嚴明惠,為台灣女性藝術首見大膽逼問「性別意識」者, 也是女性藝術創作者中最早將女性意識由性器圖像內化轉型為宗教儀典的代表。她高舉「知識份子使命感」的革命大旗,以其強烈的藝術色彩表現性別意識,希望藉其圖象展現的女性意識,能帶動台灣新的認知與風潮, 並能改變女性看世界與審視自我的方法。如以系列水果、花卉隱喻性器官的作品,作為正視女性身體本質的藝術開端(圖1),另外,她也以散文集:《親愛的,我是個什麼樣的女人?》寫傳,藉婚變的心路歷程反省台灣的兩性關係。
女性意識的覺醒究竟對女性藝術者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在女性意識下產生的女性美學有何獨特於男性書寫的生命經驗?嚴明惠以「美國式的性別美學」實驗於1990年代的台灣,究竟能激發多少波瀾?台灣女性真的是一條單純東西方文明交流下的「絲路產品」嗎?嚴明惠的文字、圖像在台灣美術史中定位為陸蓉之所言的「台灣女性藝術首見大膽逼問性別意識者」,是否貼切?能有更貼近其生活經驗的解讀嗎?坊間藝評多透過其片斷圖像驗證窺探嚴明惠的創作意圖,卻往往忽略作者一手史料的長期觀測與轉向內因的動機關懷。
本文試圖借「嚴明惠」作品中女性意識轉向的觀測,作為探討台灣女性藝術發展空間的一個切入點,以嚴明惠的文學自傳、展覽畫冊等個人史料,配合藝術評論、藝術雜誌、報紙等報章雜誌資料,作為基本資料,結合1980年代後台灣婦女解放的社會運動脈絡與成果,觀測社會與創作者的互動脈絡,補白藝術的「台灣、女性、美學、空間」。
文字全文瀏覽 :
未獲授權
原刊頁面瀏覽 :
未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