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檢索:
首頁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術知識庫
網站地圖
聯絡我們
台灣美展
美術理論
美術團體
文獻史料
圖像資料
影音資料
相關連結
關鍵字
影音紀錄片
影音紀錄片
首頁
>影音紀錄片
影音紀錄片資料
出版年 :
2022
計畫名稱 :
臺灣傑出藝術家紀錄片
傳主 :
夏陽
影片名稱 :
晃動的視界—夏陽
關鍵字 :
夏陽、紀錄片
簡介 :
夏陽(1932-),本名祖湘,生於湖南湘鄉,南京師範學校簡易師範科畢業。1949年隨軍來臺,1950年開始從李仲生習畫,1956年成「東方畫會」創始人之一,掀起臺灣現代美術運動熱潮。1963年赴歐,1968年移居紐約,1992年返臺定居,2002年遷居上海。
夏陽不論何種風格的創作,作品均透露來自傳統中國的造形元素和美學思想。早期畫風受機械主義影響,嘗試分解傳統人物造形再重新組合。1960年代出國,先至米蘭後轉赴巴黎。旅居巴黎期間,發展出繁密線條為主,晃動風格的「毛毛人系列」作品,並修業於巴黎高等美術學校;1970年代創作照相寫實風格的作品,為紐約著名畫廊O. K. 哈里斯(O. K. Harris)所代理。夏陽以其自創的八分之一快門拍攝主題,再根據照片作畫,創作出以紐約市民為主,筆下人物帶有線性之晃動的殘像,以此反映、影射大都會的生活節奏,包括「黑白系列」(1972)、「邊色系列」(1975、1984)、「單人系列」(1982)等作品。1987年的「都市之鳥系列」更聚焦在城市中的鴿群,畫面呈現出羽毛的質感,細膩如實,更特別之處,在於鴿子影像旁,帶有震動的殘像,表現出「動像寫實」的風格。這種風格成就了他一生獨特的藝術面貌。1990年的「毛毛人系列」以神話舞臺為主題,題材更形豐富。90年代以來,夏陽發展出金屬片雕的立體作品,將平面的動態筆觸,轉化為立體的表現。
在再現人類形象之際,夏陽強調對於人類生存狀態的認知。在他所創造各種表現式筆觸的「毛毛人」之中,無論何種主題的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缺少明確的形貌。對夏陽而言,人類的日常生活、情節不是重複便是雷同,個人角色的扮演,經常不是荒誕的,就是被動的。無論晃動趕路的紐約行人,顫動的古代中國帝王、神仙,夏陽集中表現出人生虛無存在的嘲諷和無奈。據此,他的作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與啟發性。(文/謝東山 畫家、臺灣藝術史學者)